活动背景:
为了深化三只耳七周年庆主题活动,一品堂工作组策划了一个高层论坛活动。邀请成都餐饮界、文化界、政界知名人士齐聚一堂,以三只耳七年不衰的特色餐饮现象为焦点,探讨诸多产业命题。由此,在学术界、行业内和投资机构层面发出三只耳的声音,强化七周年活动的立体效应。
2005年10月21日,由四川美食家协会牵头,政府相关部门领导、业内专家、文化名流等各路知名人士齐聚三只耳总部,展开“中国餐饮百强三只耳---打造百年品牌高层论坛”,力图从多角度、多层面解码三只耳现象,探寻特色餐饮长盛不衰之道。
出席论坛人士(排名不分先后):
王恒丰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
李维民 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
徐敏 商务部发展司服务业处处长
刘长虹 四川省商务厅发展处处长
邓先芙 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胞妹
魏明伦 四川省美食家协会主席、国际知名人士
张昌余 知名教授、四川火锅协会会长
鲜建 成华区工商联主席
李宇西 华西都市报总编
李树人 四川省美食家协会会长
刘元雄 四川省烹饪协会会长
何涛 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协会执行会长
麦建玲 四川省美食家协会秘书长
现场佳宾之精彩点评:
论坛主持人:李树人老先生
一个餐饮企业排队一两年并不少见,但象三只耳这样七年都还在排队的餐饮企业,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!三只耳现象为我们探索特色餐饮可持续性发展之道提供了鲜活例证。
王恒丰----四川省政协副主席
三只耳的成功之道在于什么?我们现在正在提“创新立国”,三只耳首先在于产品和管理机制的创新上;进而是“用三只耳朵”倾听消费者的声音。就餐饮来说,好吃才是硬道理。三只耳不断倾听消费者,围绕消费者来创新产品。另外很重要一点,就是三只耳在科学、健康消费上做文章。就我所知道的,一般火锅有一个缺点,它在高温之下要破坏味觉感受,太烫的时候味觉感受不灵敏,同时太烫的食物对胃黏膜会有影响。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?冷锅鱼的创意就非常好,在厨房就做好再端上桌,味道也出来了,而且保护胃黏膜。它的功能跟营养学很好地结合,科学地配料,科学地推荐给消费者。这跟聂总是医生出身有关系,他懂得饮食健康的重要性并把它做到了实处。
餐饮被列为四川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六大产业中的骨干产业,总量不断扩张,质量也应该不断提高。我觉得我们这个餐饮业一定要发展好龙头企业,搞好品牌经营,满足各位消费者越高越新的需求。通过龙头企业和品牌,做大做强做好,使我们的发展进入又快又好的崭新阶段。
李维民-----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
三只耳现象揭示出构成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三点。是环保、健康、卫生的冷锅特色餐饮效应,这是它能在七年中从小做大,由弱做强的关键;第二个是质量效应,包括菜品、服务和管理质量等各个方面。三只耳这个火锅企业能够兼收并蓄,善于把川菜特点和精髓融入到冷锅工艺当中,得以在质量上不断提升,在产品上不断创新,在品牌、锅底料配制,菜品调配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上,一直居于火锅行业前列;第三个是品牌效应。特色和质量应该说是品牌的基础。三只耳从它诞生之日起,逐步能做到家喻户晓,深入人心。由此,产品支持品牌发展,品牌效应也能够反过来促进企业不断稳定增长。
徐敏---中国商务部发展司服务业处处长
今天三只耳所讨论的问题也是中国餐饮博览会的宗旨,就是---“怎么推进中国传统餐饮业创新发展”!我希望在明年的中国餐博会设置分论坛,邀请三只耳这样的代表企业参加,来进一步谈论三只耳现象以及川菜创新。
三只耳把冷锅鱼的厨师技术通过集约化变成公司技术,形成以经营而非厨房为主导,这意味着从“产品导向”到“市场导向”的转变,这是在观念创新基础上的机制创新。另外,在文化创新方面,不仅体现在菜品上,应该体现在整个餐饮企业的运作和客户沟通上。这一点我们要多加借鉴美式快餐的经验,他们不是在卖汉堡,而是在卖美国文化。政府要从长线战略上加以引导,促进火锅文化的创新,扶持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和代表品牌,提升品牌的文化含金量,让他们做大做强更要做久。商务部已确定把三只耳作为我们的重点联系企业,给予支持和指导。
魏明伦---四川省美食家协会主席、国际知名人士
火锅是川菜的先锋,可标准化程度非常高,三只耳抓住了这些特点,创造性运用连锁模式,并在扩展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外交能力和对各种资源的统筹应用能力,所以他获得很大的发展,甚至超过了谭鱼头,成为入围餐饮百强的知名品牌。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。中国有句古话,叫“失败为成功之母”,我认为这句话倒过来说,可以是“成功是失败他娘”。往往在成功的时候,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,是非常关键的。我祝愿三只耳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,拉起特色餐饮可持续性发展的代表品牌的大旗。
李宇西:成都华西都市报总经理
三个行业协会同时参加三只耳的论坛,这证明了三只耳领导人在做人上的成功,在外交上的成功。三只耳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成都市场长盛不衰,说明他在企业的文化、品牌、营销以及内部管理方面已经步入轨道,他在走一条现代企业能够成功的道路。
张昌余:知名教授、四川火锅协会会长
三只耳抓住了大众文化、和谐文化、交叉文化,就一定能显示出旺盛的扩张力。这就是被当今美国人称为软势力的文化力量。
鲜建:成都市成化区工商联主席
三只耳能取得今天的成功,首先是做人的成功,结识新朋友,不忘老朋友。我代表成华区政府对三只耳在成化区经济发展、社会再就业和公共事业上的支持表示感谢。希望三只耳取得更大成功!
刘元雄---四川省烹饪协会会长
给我感受很深的是,三只耳始终抓住了大众文化。很多餐饮企业在稍有成绩的时候,就盲目图大,盲目求高,超后让一个本来很有大众基础的品牌失去了生命力。三只耳在这方面坚持自己的路线,贴紧民众,值得深思。
何涛----四川饭店与餐饮娱乐协会执行会长
川菜以“一菜一格,百菜百味”著称,但我个人认为,这也正是制约川菜发展一个超主要的原因。三只耳把川菜技术火锅化,火锅底料液态化,这是很有建设性的举措。他把川菜的精髓移神换影地进行了标准化处理,提升了技术含量,建立起核心技术的保护壁垒。这也是产业化思维的体现。三只耳搞股份制改造,我认为这表明他们突破了“我的”情结,把“我的”升华成了“我们的”、“大家的”、“社会的”。这是一个企业社会化意识的体现。而恰恰这样子能更快地加速企业的发展,增强员工之间的利益纽带,增加忠诚度。另外,聂总把三只耳的企划外包给专业的品牌运营公司来做,这说明三只耳很清楚地划分出自己的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。不象有些企业养一批人来搞品牌推广,其实,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,既提高质量又降低综合成本,是费用资本化超好的体现,规避了企业一定的风险,避免了组织机构和人员臃肿。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,很多事情需要第三者介入,如果没有第三者的介入,是很难形成专业化的。
让我感触很深的是,通过网络化的虚拟机构,实现远程管理,建立起总部与各个分店之间快速反应的神经系统,这一点可能会成为未来连锁企业必不可少的工具。三只耳在这方面又走在了前头。但站在行业高度来看,餐饮企业信息化的路还有很长。成都本土品牌要走出海外,还要用国际眼光和国际标准进行重新的、全面的提升和梳理。